2021年4月16日,由中國心理學會婚姻家庭心理與咨詢專委會(籌)主辦,瀚思心理承辦,家姻心理協(xié)辦的以“應對厭學拒學,咨詢師怎么治?”為主題的論壇在云端成功舉辦。截至目前統(tǒng)計,通過小鵝通平臺參與累計在線人次已達到19000+。
本場論壇由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的吳捷教授擔任主持人。大會伊始,吳捷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參與本次論壇的嘉賓:劉丹、劉學蘭、王繼堃、藺秀云、陳曄紅
本期論壇專家介紹
藺秀云
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發(fā)展心理研究院 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資深家庭治療師,注冊督導師
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
中國心理學會婚姻家庭心理與咨詢專業(yè)委員會(籌)副主任
劉學蘭
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
教授、副院長、碩士生導師
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
劉丹
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博士
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(fā)展指導中心臨床督導
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系統(tǒng)督導師(D-06-42)
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婚姻與家庭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
德中心理研究院系統(tǒng)式家庭治療中方副主席
王繼堃
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
副教授、碩士生導師
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
陳曄紅
蘇州市第五中學專職心理教師,中學高級教師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,職業(yè)生涯規(guī)劃師。
2005年起,擔任蘇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“蘇老師”和網(wǎng)上家長學?!傲掷蠋煛薄?/p>
本期論壇主持人
吳捷
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
副部長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(fā)展中心主任
案例討論
之后,各位專家就案例“劉宣文老師家里的5個孩子”進行了討論。
劉宣文老師家庭基本情況:
劉宣文老師在大學任教,教授,收入比較高,本人性格外向,喜歡抽煙喝酒,交際很廣,不愛回家。愛人是其大學同學,現(xiàn)在是省重點中學任教,臨近退休年齡,家里說一不二,比較強勢。劉老師現(xiàn)有子女5人,與其同住,無重大軀體疾病史、家庭無精神病史,無老人同住。
注:本期“劉宣文老師的5個孩子”案例取自生活典型案例,屬虛構
案例一劉大文
劉大文,男,高三,因母親管的太嚴,母子關系一直不好。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穩(wěn)定,穩(wěn)居班里前三名,上學期因數(shù)學考試失敗,排名一下滑到30名以外。班主任老師找他談話,用激將法說你再這樣下去,就不能去北大了,你們家族的復興就此淪落。學生回家后被母親奚落一番,便爭吵起來。隨后劉宣文老師主動勸解,孩子在情緒平靜后表示,自己能學的更好,為不受其他因素干擾,表示不去學校上學了,也不想回家面對,要家里給他單獨在外租房,把自己封閉起來,發(fā)憤圖強,發(fā)誓這輩子一定要上北大。
主持人吳捷老師:
這個孩子有動力,有目標,是厭學嗎?厭學癥和厭學情緒的區(qū)別是什么?另外,這是一個高三學生的煩惱,這個階段,學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,面對這種情況,我們應該怎么做呢?希望各位專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給出解答。
劉丹老師認為:
“癥”是和疾病有關系的,需要醫(yī)學專家做評估診斷的。所以我們談論“厭學癥”的時候要特別謹慎小心。實際上,在疾病診斷手冊里是沒有厭學癥的,它只是一種現(xiàn)象,要將它變成“癥”,是需要非常嚴謹?shù)尼t(yī)學研究才可以,要謹慎使用“厭學癥”這個詞。
在做咨詢的時候,第一件事是要去除標簽化。因為一旦把他認為“癥”的話,很容易被貼上標簽,很難推動他發(fā)生改變。而厭學情緒是人人都可能有的,我們自己都上過學,可能在某些時候不想去學校了,或者是有的課不想去上了,這都是可能發(fā)生的。
王繼堃老師:
很贊同劉丹老師的觀點。厭學情緒是很正常的,在每一個階段都會發(fā)生。在這個案例中,這個學生只是一種厭學情緒,而出現(xiàn)厭學情緒的原因,從家庭角度來看,主要是因為父親的缺位和母親的高期望。
陳曄紅老師:
高三的孩子學習壓力本來就大,容易在考前胡思亂想,情緒焦慮。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孩子,尤其是比較優(yōu)秀的孩子,要先穩(wěn)定他們的情緒,這個是非常重要的,家長也要意識到這一點。
藺秀云老師:
高三的孩子情緒本來就涌動。孩子這次數(shù)學考試失敗了,老師使用了激將法,媽媽又奚落了他,幾件事加起來,會導致他的情緒更加激烈。在表層情緒上,他可能是憤怒的、生氣的。但是,他的深層情緒可能是挫敗的、失落的,而這些情緒堵在心里,可能會讓他很難去面對家長、老師,甚至很難回到學校。
藺秀云老師表示,可以聚焦孩子的情緒,包括這次考試失敗,以及老師的激將法和媽媽的奚落對他來說是什么?情緒的感受對他的影響又是什么?很多家長和老師,可能都會關注他的成績?nèi)セ貞?,而沒有去關注他的情緒感受。這個成績失敗其實他是最難受的,關注到他的情緒波動以及后續(xù)的影響,可能是我們咨詢師可以補上的一部分。
如果家長能夠在咨詢師的引導下,理解孩子內(nèi)心的挫敗感、失望感,以及心里的糾結和痛苦,并回應這部分的時候,他能夠感受到有人是理解自己的。如果家長從這個角度去回應,而不是從他的成績表現(xiàn)去回應。這樣,他的感受比較好,自然就會慢慢回到常規(guī)。
劉學蘭老師:
這個孩子并沒有說厭惡學習,實際上他已經(jīng)有了學習的動力,所以要區(qū)分他是厭惡學習還是厭惡學校。這個孩子他有目標,也有動力,只是不愿意回到學校,所以可能要針對這個問題去探討。比如說如果要實現(xiàn)目標,要以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?qū)崿F(xiàn)。在這個例子中,回到學校去上學這樣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他去實現(xiàn)。
案例二劉二文
劉二文,女,14歲,初中二年級,學習成績中游,從小喜歡畫畫,曾獲得市里一等獎,跟父母關系比較和諧。因聽見同學說其“臉大,胖”,開始節(jié)食,在學校暈倒過三次。二周前因在學校組織一次的畫展上,其作品被同班的其他同學嘲諷,感覺面子上過不去,回家跟父母哭訴,父母安撫后,孩子變得更加粘人。轉(zhuǎn)天早上8點開始出現(xiàn)頭痛,發(fā)燒,連續(xù)多日。經(jīng)家長帶去醫(yī)院診斷,未發(fā)現(xiàn)腦部異?;蚋忻鞍l(fā)燒新冠等癥狀,父母遂強制送其回校,孩子反而更加抵觸,頭疼欲裂,表示如讓其回校等于要了她的小命,父母擔心出現(xiàn)意外,遂聽從孩子意見,至今仍在家休息。
吳捷老師:
請幾位專家就這個案例具體分析一下并給出相應的建議。
王繼堃老師對其厭學的原因進行了分析:
孩子出現(xiàn)了厭學的情緒,主要是由于校園霸凌。而14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,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,自我同一性正在建立,需要群體歸屬感。因此,我們除了要關注她的情緒以外,還要注意探討校園霸凌對她自我認同和歸屬感的影響,可能還要教給父母一些積極回應的方式和技巧,對她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。
劉丹老師:
如果是由于霸凌而導致不愿意去學校,而這個霸凌又有確鑿的證據(jù),首先,學校應該在現(xiàn)實中還被霸凌者一個公道,挽回她的顏面,也可以警示其他霸凌者,減少類似事件的發(fā)生。
在這個例子中,孩子還出現(xiàn)了因為節(jié)食而暈倒的現(xiàn)象,這個要注意排查是否有進食障礙。另外,提到回學校就頭疼欲裂,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和大人不一樣,他們有一些抑郁癥是透過軀體表現(xiàn)出來的,所以這個孩子可能有抑郁癥的風險,這個是需要醫(yī)生來診斷排除的。如果能排除掉,主要做心理干預;如果不能排除掉,醫(yī)學幫助會讓她更快的恢復狀態(tài)。
吳捷老師:
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處理讓孩子不那么抵觸呢?
陳曄紅老師:
三方會談,家長、心理老師、學校代表一起坐下來討論這個孩子不愿意來學校的原因,進行一一的排除,也讓孩子感受到周圍人對她的重視。心理老師應該對孩子的情況進行溝通。此外,班級老師可能也會做一些工作,比如讓班級同學表示關心,給她更多的支持。面對這樣一個孩子,要讓她知道,她不是在單打獨斗,我們可以有序地為她提供幫助。
藺秀云老師:
不管是因為胖而減肥,還是被同學嘲諷,這些導致她不去學校,以及頭疼的癥狀,其實都是表面的。背后最根本的是她的內(nèi)在自我不夠自信,特別在意別人對她評價。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沒有霸凌,其他同學的一句無意的話都可能會刺激到她。因此,怎么能夠培養(yǎng)她的自信心,讓她更好地確立自我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確立自信以后,她就可以對其他同學的評價進行分離,不會都攬到自己身上,而家長在樹立和培養(yǎng)孩子自信心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,需要讓家長更多的去與孩子有積極的互動。
劉學蘭老師:
當孩子發(fā)生改變的時候,家長還是需要去做一些改變來應對孩子的改變的,為孩子提供支持。另外如果家庭能夠和學校保持比較好的聯(lián)系,比如說盡管孩子在家,但是同學、班主任會打電話來和孩子溝通,讓孩子和學校有聯(lián)結,那孩子回到學校的可能性就會提高。
案例三劉三文
劉三文,男,13歲,性格比較內(nèi)向,學習成績較差,喜歡健身和體育運動,不善表達,跟父母關系一般。在學校經(jīng)常上課遲到、注意力不集中,對學習興趣不高。父母因為忙疏于關心,對他經(jīng)常采取懲罰措施來教育,挨揍、饑一頓飽一頓是常態(tài)。孩子相信拳頭是一切力量的源泉,對其他學生經(jīng)常有攻擊性行為,經(jīng)常被請家長。近期又因喜歡的一位女生被其他同學欺負而約架,被家長責罰后,未回學校,至今失聯(lián)。
吳捷老師:
這個孩子的問題似乎比案例二中孩子的風險更高,因為這個孩子具有暴力傾向和行為,他有沒有可能是通過這種行為來尋求關注呢?面對這樣的孩子,咨詢師應該怎么做呢?
劉丹老師:
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情況,心理學有專門研究表明,像這樣的學生,最主要的就是缺少積極的、正向的、穩(wěn)定的關系,所以在建立關系方面需要做特別深入、持續(xù)的、穩(wěn)定的工作。而在工作中,無論是家長,老師,還是咨詢師,最重要的一點的就是不要被他激怒,保持一個好的工作狀態(tài)。另外,孩子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,有可能是尋求關注的結果。
這樣的孩子,他的語言區(qū)不是特別敏感,但是他的運動區(qū)比較發(fā)達,建議在咨詢室、在家庭里,讓他有更多的運動,在運動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?shù)臏贤ā1热缭谧稍兪依锟梢杂蒙潮P擺一些東西,在家里可以做一些木雕,增加他大腦軀體感覺區(qū)的刺激,讓他的情緒可以更快穩(wěn)定下來。否則,他長期缺少運動快感的刺激,就很容易產(chǎn)生暴躁的情緒。
藺秀云老師:
借助家譜圖或是家庭結構圖看看他在家里的位置,看他是否被忽視?還有他在這個位置的感受是什么?父母也可以看到這個孩子可能是被他們忽視的,所以孩子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去尋求關注的,然后給到孩子想要的關注,慢慢建立依戀關系,讓他回到家庭。
王繼堃老師:
孩子的暴力行為可能是對家長的模仿,家長可以適當?shù)馗淖儶剳头绞健A硗?,咨詢師可以嘗試尋找學生的資源。比如說,他喜歡健身、運動,是為了幫女同學出頭,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,也可以認為他很有正義感。
劉學蘭老師:
因為大家的注意點都在他的行為上,這類孩子的內(nèi)心感受往往容易被人忽視,如果我們能夠讓他把這些感受說出來,也許可以幫他宣泄一些情緒,帶動他的改變。
案例四劉四文
劉四文,男,11歲,小學五年級,興趣愛好廣泛,跟父母關系較為融洽。平時家長管的很嚴,連手機都不讓碰。寒假在家期間,因為上網(wǎng)課,開始接觸電腦,并偷偷上網(wǎng)游戲,開學后以來,每天晚上把自己關在屋子里,說是作業(yè)比較多,需要找點學習材料,其實是打網(wǎng)游,并偷偷從父親那里微信轉(zhuǎn)了5萬錢去購買游戲裝備,該生每天晚上只能睡2-3個小時,早上不起,終于被家長發(fā)現(xiàn),與父母發(fā)生身體沖突,甚至拿刀相向,至今未回學校上學。
吳捷老師:
這也是生活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,這似乎是一個有網(wǎng)癮的孩子,面對這樣孩子,我們應該怎么做呢?
藺秀云老師:
要看到他們的互動模式,父母管得很嚴,所以孩子會偷偷上網(wǎng),那父母就會管得更嚴,進入惡性循環(huán)。這個年齡的小孩有自主性的需求,不會完全受父母管治的。作為一名咨詢師,可以給父母描述出他們的這種互動模式,讓父母意識到孩子從這個年齡開始,慢慢會進入青春期,要給孩子自主性,滿足他一定的需求。
劉學蘭老師:
要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,在這個階段,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明顯。一方面,他想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;但另一方面,在這個獨立的過程中,也非常需要家長的支持。所以要注意家長的教養(yǎng)方式,一方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,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。
案例五劉五文
劉五文,女,小學二年級,學習成績一般,是父母掌上名珠,從小被送到舞蹈學校學習國標舞蹈,喜歡打扮,愛買名鞋,家庭優(yōu)越感極強。去年得知其父母又懷上第六個孩子極不開心,成績下降較快。上學期全班考語文,回家報告說自己考了99分,父母很開心,特意在全家表揚并獎賞,后父母知道全班幾乎都是就她一個99 分,其余學生都是100 分,把她訓斥一頓。孩子從此不愿意上學,至今已經(jīng)有2周,上周孩子因為小事跟母親發(fā)生口角,還跑到一個高層樓頂尋求自殺,經(jīng)心理熱線協(xié)助得到解救。
吳捷老師:
這個孩子又和其他孩子不一樣,她是最小的、最受寵的孩子,按照剛才的說法,應該怎么樣處理呢?
劉丹老師:
首先,這個孩子已經(jīng)跑到高樓尋求自殺,在評估危機個案里是最高等級的,因為她已經(jīng)開始有實施自殺的行為。在保證安全的同時,必須通知監(jiān)護人,而且在一段時間內(nèi),要全天候陪護,直到醫(yī)生或者相關專家確認她沒有自殺風險后,才能放松對她的全天候監(jiān)控。
另外,由于出生順序,她的家庭優(yōu)越感特別強,缺少對生活做決策的責任以及各個方面的鍛煉,這樣的孩子耐挫性不強,容易因為小的挫折導致很大的反應。面對這樣的孩子,在教育上需要因材施教,需要支持她更多,提出希望更多,而不是責備多。
劉學蘭老師:
孩子出現(xiàn)這些情況,成績下降快,有一個誘發(fā)因素是她的父母又懷了第六個孩子。當然,一般都是生二胎。其實家庭再生二胎的時候,可能要考慮到這會給大孩帶來什么樣的心理問題。因此,在面對這樣的家庭的時候,可能要引導父母如何去處理這個大孩的嫉妒和焦慮,給父母一些方法去引導孩子表達將有弟弟妹妹內(nèi)心的情緒。
藺秀云老師:
一般來說,自殺問題的背后是情感層面的痛苦,這個孩子和媽媽的關系過于緊密,所以她可能覺得,媽媽如果是有了第六個孩子,就沒法像之前那樣和她形成一個緊密的關系,她會有失去的感覺。
而孩子和媽媽形成如此緊密的關系,是因為媽媽也會從這個孩子這里獲得一些情感需求的滿足,所以,首先媽媽的情感需求滿足要轉(zhuǎn)移到先生,釋放孩子承擔的情感支持工具的作用,然后這個孩子可能慢慢會有自我出來,這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。
本文為 大黃蜂教育 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奔跑的肥貓,如若轉(zhuǎn)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judastree.cn/843/。
特別聲明:本站所有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等素材版權均歸 深圳大黃蜂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許可,嚴禁任何個人或單位以任何形式分享、轉(zhuǎn)載、盜用、鏡像。
如果您的孩子或家人也有類似文中 《【應對厭學拒學,家庭治療來支招】|中國心理學會婚姻家庭心理與咨詢專業(yè)委員會(籌)專題論壇第二期精彩回顧》 問題困擾,可掃 網(wǎng)站右側(cè)的二維碼 或 點擊手機底部的 課程報名 獲得專業(yè)指導老師的幫助。
最新一期訓練營報名中:https://sem.dhfjy.com/promotion/index?id=2&clickid=dhfedu,點擊左邊網(wǎng)址鏈接付款報名,僅需29.9元(本站專屬優(yōu)惠),即可體驗一周(上課形式:直播授課+不限次回放+導師輔導)。
支付成功后請發(fā)送訂單號、付款成功截圖并附上姓名、聯(lián)系方式(手機號碼或微信號)至 我們的專屬郵箱 raoyu@dhfjy.com,郵件標題請注明付款成功日期時間(如:2023.06.01 15:23:15 我已購買體驗課程,請盡快安排老師聯(lián)系我),我們在確認后將會安排老師一對一提供上課指導及咨詢服務。
Tips:
1、本站內(nèi)容精彩導讀 ,點擊快速定位問題:http://judastree.cn/daodu/
2、大黃蜂教育各大平臺官方賬號鏈接地址匯總:http://judastree.cn/huizong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