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不想讀書,告訴他這3句話:
生活可以休息,但人生沒有重來。
早早離開學校的孩子,
一般會去哪兒呢?
紀錄片《18歲的流水線》,給出了答案。
這里的工人大多是95后,
初中輟學后進廠打工,
沒學歷、沒技術,只能從事最廉價的工作。
每天站著工作8小時,還要加班4小時;
手被割破也不能請假,健康得不到保障;
做著高強度體力活,伙食卻只有大白菜和咸菜;
遲到曠工會被重罰,連上廁所都沒時間;
當記者問這些孩子:
你們想回學校讀書嗎?
很多人說“想”,臉上盡是后悔。
曾經(jīng),他們嫌棄讀書累贅,早早就戳了學;
現(xiàn)在,他們吃夠苦頭,
明白哪怕多拿一個文憑,未來都會截然不同。
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,
但尚未找到別的出路之前,
放棄學習,就等于放棄了人生。
對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,這很難理解。
但最好的教育,是感同身受。
我們可以試著讓他們明白:
有時不想讀書,你可以休息一會;
總是不想讀書,就去流水線上看看;
如果鐵了心不讀書,
作為過來人,我有三句話要送給你。
“你現(xiàn)在處于人生最好的時候,
一定要抓住機會”
2019年,湖北日報發(fā)布了“武漢打工人工資段位”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:
初中學歷者,平均月收入只有3000;
高中學歷者,平均月收入有4000;
本科學歷者,平均月收入高達7000多。
誠然,不讀書也有出路,輟學也可能衣錦還鄉(xiāng)。
但誰能保證它會發(fā)生在你身上?
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說:
輟學是孩子犯罪的主要誘因。
離開校園后,
孩子面對花花綠綠的誘惑、紙醉金迷的享受、好逸惡勞的同伴,
很可能被同化。
廈門,一群15歲孩子,洗劫了一家電器店。
他們都只有小學學歷,卻夢想一夜暴富。
紀錄片《三和人才市場》中,
大量輟學孩子背井離鄉(xiāng),靠打零工生存。
日薪100,干一天,玩三天。
吃4元沒有營養(yǎng)的素面,住15元潮濕破爛的床位。
做久了,即使想去別處謀生,也不太可能,
他們以為,
學習限制了自由,丟了它,往后每一天都會更開心;
卻沒想到,
讀書是一種生活的好習慣,
丟了它,往后每一天都比昨天更糟糕。
“長大后你會發(fā)現(xiàn)
學歷是改變人生的捷徑”
還記得14年前那位“高考交白卷”考生徐孟南嗎?
當年,他可是轟動全國。
2008年,徐孟南正值叛逆期,
盲信“高考扼殺個性”。
他寫信給教育部門,石沉大海;
逃課去網(wǎng)吧,成績飛速下降;
高考故意不答題,寫滿教育理念。
他堅信自己是英雄,直到高考成績公布。
徐孟南考了零分,沒有被任何大學錄取。
他原本成績優(yōu)秀,
因為叛逆沖動,與學業(yè)失之交臂。
年僅19歲的他,只能跟隨父親到處打工。
這時他才明白:
為什么家里那么窮,父親還是鼓勵他上大學。
因為流水線上幾乎沒有休息日,
日復一日重復枯燥工作。
遲到要受罰,請假要扣錢,
即使身體欠佳,也只能硬撐。
父親不愿他吃同樣的苦,
拼盡全力托舉他。
沒想到,
孩子自己放棄了唯一的翻身機會。
徐孟南后悔地說:
“我試著換個好工作,但好工作要高學歷,而我只是高中畢業(yè)?!?/p>
反觀那些有本科學歷的同學,
有人考研,有人出國,有人當白領。
哪怕在寫字樓里996,
和他相比,也體面且輕松。
和徐孟南一樣的“白卷”考生,還有很多:
2006年高考,蔣多多只寫了筆名,零分離場;
2007年高考,陳圣章故意不答題,白卷離場;
2008年高考,李堅寫下即興作文,零分離場。
這些人后來怎么樣了?
蔣多多上了技校,因為學歷低,薪水微薄,談及當年悔不當初;
陳圣章做過多份底層工作,
輾轉于流水線上,跨越階層幾乎無望;
李堅憑借出色的文筆被翻譯學院錄取,勉強獲得本科文憑。
徐孟南重新參加高考,
為了勸告其他考生不要效仿自己,
他在10年里發(fā)放4000分傳單。
關于放棄學業(yè),心理學家阿馬蒂亞.森說:
“孩子們以為,這是靠自我感覺和經(jīng)驗做出的感性選擇,
實際上,他們是理性化的傻子”。
不讀書、交白卷,是個人都會;
多讀書、考滿分,是極少數(shù)精英。
所以,“改變世界”的永遠是第二種人。
第一種人,總以為自己是熱血盎然的英雄,
其實,他們只是半途而廢的倒霉蛋。
因為熱血不足以撐起未來,英雄也并非只有熱血,更有實力。
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:
認清生活的真相,依然熱愛生活;
理解學習的枯燥,依然熱愛學習。
如同韓寒說的:
學習不分地點環(huán)境,無論你在哪里,都要貫徹終身。
高考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,但是最好的捷徑。
因為我們讀過的每一頁書,最終都會鋪成腳下的路。
持續(xù)吸收,人才能持續(xù)向前邁步。
“讀書不是為了別人
是為了你自己”
其實,成績好不意味著“萬事大吉”。
讀書之所以重要,
是因為它教會我們堅持、深耕、自律。
強迫孩子讀書,
不見得能讓孩子前程似錦;
從學習中提煉出持之以恒的精神,
才是以后安身立命的財富。
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說:
孩子厭學比率高達30.4%。
他們身體在課堂,
心飛到外面,和游戲、足球、KTV作伴。
這些孩子,未必不是學霸的好苗子。
只是他們尚未理解,
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多么有趣,遠勝過打游戲。
徐凱文認為:
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孩子,容易生出“空心病”。
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讀書,
或者格局狹隘,
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、為了面子、為了跟別人比較。
其實,讀書是為了自己。
為了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局限性,
結束上一代人的艱苦;
為了有自信的資本,
任何事都學得比同齡人更快、更好;
為了有自由的底氣,
未來能盡情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。
誠然,讀書有功利、枯燥、乏味的時候。
這個時候,父母的調解和引導非常關鍵。
姐妹8歲的孩子,
因為考試不理想,生出厭學情緒。
姐妹提議:
既然不想讀書,那你去街邊賣蘋果吧。
孩子歡呼雀躍,
沒多久就垂頭喪氣,
因為賣蘋果太辛苦了。
他年紀還小,但已經(jīng)能察覺到:
這不是什么體面的工作。
好不容易賣出一個蘋果,
沒有人夸他“賣得不錯”。
可當他念出“香甜可口”等詞匯,
就有人夸他“小有文采”。
半小時后,孩子放棄賣蘋果,仰頭說:
“媽媽,我想看書?!?/p>
他親身體驗到了:
你所讀的每一本書,都會化為財富。
賣再多蘋果,
也比不上多學一句成語帶來的成就感。
當孩子不想讀書,
往往是因為尚未明白讀書的好處。
所以,講再多道理,
都不如讓孩子親身體會:讀書多么有用。
比如,閑暇時帶孩子賣賣廢紙,
算算能賣出多少錢。
告訴孩子:
若你現(xiàn)在不讀書,未來,這就是你好幾天的飯錢。
空閑時,
帶孩子去工作單位,
看看本科生、碩士生的工作情況。
告訴孩子:
“工作沒有三六九等,但收入有高低分層。
同樣的8小時工作日,讀過的書越多,越能把日子過成詩?!?/p>
父母尚未說出答案,
可孩子該追求什么,一目了然。
父母不必拼了命找資源托舉孩子,
孩子會自己托舉自己。
因為他知道:
每一本書,都是為自己而讀;
每一次堅持,都能積累收獲。
孩子讀書最強動力,
不是“我該讀”,而是“我想讀”,
這份對知識和學習的熱愛,將成為他人生的指路明燈。
本文為 大黃蜂教育 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奔跑的肥貓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judastree.cn/134/。
特別聲明:本站所有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等素材版權均歸 深圳大黃蜂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許可,嚴禁任何個人或單位以任何形式分享、轉載、盜用、鏡像。
如果您的孩子或家人也有類似文中 《當孩子不想讀書,告訴他這3句話(鼓勵孩子努力讀書的話)》 問題困擾,可掃 網(wǎng)站右側的二維碼 或 點擊手機底部的 課程報名 獲得專業(yè)指導老師的幫助。
最新一期訓練營報名中:https://sem.dhfjy.com/promotion/index?id=2&clickid=dhfedu,點擊左邊網(wǎng)址鏈接付款報名,僅需29.9元(本站專屬優(yōu)惠),即可體驗一周(上課形式:直播授課+不限次回放+導師輔導)。
支付成功后請發(fā)送訂單號、付款成功截圖并附上姓名、聯(lián)系方式(手機號碼或微信號)至 我們的專屬郵箱 raoyu@dhfjy.com,郵件標題請注明付款成功日期時間(如:2023.06.01 15:23:15 我已購買體驗課程,請盡快安排老師聯(lián)系我),我們在確認后將會安排老師一對一提供上課指導及咨詢服務。
Tips:
1、本站內容精彩導讀 ,點擊快速定位問題:http://judastree.cn/daodu/
2、大黃蜂教育各大平臺官方賬號鏈接地址匯總:http://judastree.cn/huizong/